欢迎进入中国昌吉网!
作者:木易
“天阶夜色凉如水,卧看牵牛织女星。”小时候的七夕,就是妈妈、外婆讲的牛郎织女的美丽神话。七夕这一天,仰望星空,遥想牛郎织女鹊桥相会,那时的我顿觉生活浪漫而美好。
如今的七夕,也是属于“有情人”的节日,买买买、送送送,表爱达意。自从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开始,“七夕节”逐渐坐实了“中国情人节”“东方情人节”的席位。
每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有其独特魅力,就像是种在土地上的文明之花,需要精心呵护,更需要了解和传承。2020年的“七夕节”要比往年来的晚一些,这是每两到三年来一次的闰月“搞的怪”。在8月25日“七夕节”来临前夕,让我们走近它的“前世今生”。
七夕:天上“牛郎织女”相会,民间“女儿节”乞巧
“重日”在中国古代被认为是“天地交感”“天人相通”的日子,古代民间把正月正、二月二、三月三、五月五、六月六、七月七、九月九这“七重”列为吉庆日。七夕也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,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,因拜祭“七姐”活动在七月七日晩上举行,故名“七夕”。
七夕节又称七巧节、七姐节、女儿节、乞巧节、七娘会、七夕祭、巧夕等,是中国民间别称最多的传统节日。牛郎、织女二星,分别代表耕作和桑蚕,而将牛郎织女转化成神话故事则在汉代,汉武帝在长安打造的一对牛郎织女塑像如今还在。七夕逐渐成为以牛郎织女为背景的乞巧节日,初创于东晋,兴盛于唐代,鼎盛于宋元,丰富于明清。
早在南北朝时代,“七夕节”的风俗就已形成:搭建彩楼,女人们在彩楼里摆设瓜果,焚香祭祀牛郎织女双星,向织女“乞巧”;组织月下穿七孔针的比赛;一旦有蜘蛛在作为祭品的瓜果上结网,便寓意福庆绵延。
乞巧。最早记载七夕“乞巧”习俗的是东晋葛洪的《西京杂记》:“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,人俱习之。”唐朝诗人崔颢亦有“长安城中月入练,家家此夜持针线”的诗句,描述的就是七夕这天,无论贵妃还是平民女子,无不执行着穿针引线的“乞巧”仪式。
所谓“乞巧”,实为斗巧。指未婚女孩们在月下进行穿针比赛,一口气能穿七枚针孔者叫得巧,穿不过的叫输巧,输的女孩要送礼物给赢者。明清两代在七夕又多了一项投针活动,绣针投于水,浮在水面,验水底针影,以辨真巧。
喜蛛。蜘蛛好比织女,南北朝时期兴起一种活动,把蜘蛛放进盒中,第二天观看蛛网,比谁的蛛网密者为“巧”。
生巧芽。就是提前7天用绿豆、黄豆或豌豆在碗里生豆芽,七夕那天比谁的长得高而好看。
由于我国地域辽阔,各地都有不同的七夕风俗。比如广东称七夕为七姐诞,相传七仙女曾在凤眼果里躲避老虎,因而以此果作为祭品;广西一带,七夕要到河里沾沾七姐下凡时洗澡水的仙气;闽南和台湾的七夕,民间要为15、16岁的少年行成人礼,还要拜床母。
七夕对亚洲邻国也有影响,日本、越南和朝鲜半岛都有七夕节。毕淑敏在《蓝色天堂》里写道:据说,“七夕节”是在中国古代传入日本的,在日本原是朝廷贵族的祭祀活动,又称“乞巧奠”。从江户时代开始,逐渐成为一种民间庆祝活动。每年这个时候,大人和孩子都会聚在一起,在五颜六色的长条诗笺上,写下愿望和诗歌,连同用纸做的装饰品,一起挂在自家院内的小竹子上,此外还要在院子里摆上玉米、梨等供品,请求织女星保佑自家女孩的书法、裁衣等手艺能有所进步。
舌尖上的七夕:让美食也传递爱与浪漫
中国美食文化源远流长,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专属食物,七夕也不例外。
吃“巧果”:一些地区七夕时兴吃“巧果”,就是油炸面食。北宋《东京梦华录》中描述,七夕吃的小点心,是不分节令都有的。比如绍兴一带的巧果,就是北方过年吃的排叉。老南京人七夕吃的江米条(京果),如今也是任何季节都能吃到。山东民间则是用模具制作的焙烤面点。
除了吃“巧果”,七夕当晚还要在月下摆上供桌,置茶酒果品和香炉,对月祭拜牛郎织女。也有女子为男子制作巧果,一来显示自己的心灵手巧,二来表明自己的心意。
吃巧芽面:做巧芽面用的豆芽,要提前7天生发,待豆芽长至两三厘米长,便可做手擀面。
吃鸡:传说牛郎织女每年只有在七夕才得以鹊桥相会,而当雄鸡报晓时,他们就不得不分开了。古时人们为祈祷有情人永不分离,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杀一只鸡,天亮之时公鸡就不会报晓了。
吃“花瓜”:七夕可是巧妇们大展身手的好机会,把瓜果雕刻成各种奇珍异兽,只有想不到,没有做不到。
吃五子:五子就是桂圆、红枣、榛子、花生、瓜子,寓意多子多福。
吃饺子:七夕闺蜜们一起包饺子,把一枚铜钱、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3个水饺里,乞巧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,传说吃到钱的有福,吃到针的手巧,吃到枣的早婚。
吃素面:在日本,七夕传统食物是素面。素面,据说是从中国传来的“索饼”(指面条)演变而成,也可看作是银河或织女的纺织线。煮素面,配上与七夕有关的配料更好。将秋葵切成圆片,切口会变成星形,很适合七夕;将胡萝卜、黄瓜等用星形模具切出小片并分散撒进素面里,就会形成闪烁着各色星星的“银河”,被比作织女和牛郎,配上孩子们喜欢的火腿、鱼糕等,食欲大振。
“七夕节”本是中国古代女性的节日,在历史的发展变化中,男女爱情也融入其中,体现出人们对美好真挚情感的向往和追求。因为有了“牛郎织女”的爱情传说,七夕也逐渐从“女儿节”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,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,在当代更是产生了“中国情人节”的文化含义。但我国目前仅一些农村地区还保留着相关七夕风俗,而“乞巧”活动已经淡化,所以七夕节的文化内涵还需进一步加以挖掘、保护和强化。期待这个美好浪漫的中国传统节日,能融入更多现代元素,更好地传承和发展。
尊龙ag旗舰厅官网官方入口的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