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进入中国昌吉网!

当前位置: 频道精选 > 文化 > 文化新闻

龙腾狮舞闹元宵 多元文化绽新春-尊龙凯时国际娱乐

发布时间:2025-02-14 10:40:30 来源:昌吉日报

2月12日,吉木萨尔县民间社火调演现场,队员在舞龙。张德峰摄

2月12日,吉木萨尔县民间社火调演现场,队员表演腰鼓。记者 陶维明摄

2月12日,吉木萨尔县民间社火调演现场,队员表演陕北秧歌。 记者  陶维明摄

2月12日,吉木萨尔县民间社火调演现场,队员在舞狮。 记者  陶维明摄

2月12日,吉木萨尔县民间社火调演现场,队员表演踩高跷。记者  陶维明摄

2月12日,吉木萨尔县民间社火调演现场,队员表演融合舞蹈《新疆是个好地方》。记者 陶维明摄

  中国昌吉网讯(记者 刘辉)

  2月12日,吉木萨尔县2025年民间社火调演现场,大唐将士、宫女穿越千年,跳起现代舞,深情演绎盛世的美好。

  这场社火展演以“文润庭州 福满元宵”为主题,来自全县各个乡镇的9支代表队共3000余人参加。

  社火队伍最前面,各族干部群众身着各民族服饰,在欢快乐曲的伴奏下,跳起同一支舞,用独特的表达方式,展现各自的幸福生活,讲述多元一体交流融合发展的故事。

  舞龙舞狮是最受欢迎的表演之一。龙和狮在中华文化中象征着吉祥和力量。舞龙舞狮的表演者通过精湛的技艺,展现了这些神兽的生动形象。

  28岁的哈萨克族小伙巴斯波腊热·阿达力已经连续三年参加社火表演,舞了三年的龙。今年他终于如愿当上了龙头。

  巴斯波腊热·阿达力来自吉木萨尔县三台镇喇嘛昭村,从小和各族邻居和睦相处。他的汉族师傅杨文是镇上的一位舞龙传人,徒弟是村上19岁的返乡大学生乌拉斯·多恩恩,是蒙古族。80人的舞龙表演队伍中,有哈萨克族、蒙古族、维吾尔族、汉族,在社火准备和表演过程中,大家同吃同住同排练,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友谊。

  近年来,吉木萨尔县的社火表演也在不断地与时俱进,不仅保留了传统的表演形式,还融入了许多现代元素、跨界元素、融合元素。

  在大有镇的社火表演中,充满豪情的《不谓侠》曲调响起,一群青春健儿跳起现代舞,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,舞出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。18岁的返乡大学生丁晓雅是其中一员。她说表演过程中,有兴奋、有紧张,参与元宵节闹社火,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,明年她还会继续参加。

  “快看!白素贞是个男的!”社火表演现场,泉子街镇镇长乌拉英·库尔班扮起了白素贞,长着胡子,身着白衣,迈着轻盈的脚步,送来新年祝福,引来一片欢笑。

  这场热闹的社火表演里,财神爷、唐僧等人物穿越历史走进现实;大唐瀚海军士兵、宫女穿越到现场,挥起军旗跳起了舞;诗人岑参也穿越归来,和新地乡小分子画家村的画家聊起来……

  融合元素是这次社火表演的一大特色。

  吉木萨尔镇社火表演中,一曲充满力量与节奏之美的《鼓板齐鸣》绚丽开场。《鼓板齐鸣》融合了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浑身板与腰鼓的独特表演,舞者们手持特制竹板,快速有力地击打,清脆响亮的节奏瞬间抓住大家的耳朵;另一边,腰鼓队队员以豪迈奔放的舞姿和激昂的鼓点呼应,两种艺术形式完美融合,碰撞出独一无二的韵律火花。

  吉木萨尔镇腰鼓队负责人宋顺勤介绍,得益于山西援疆项目,她在昌吉州艺术剧院学会了浑身板,之前她就会打腰鼓,这次她将山西非遗与本土文化交流融合编排了《鼓板齐鸣》,没想到表演效果还不错。

  这场社火表演,节目形式多样,让群众在共赏、共享、共乐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,不仅有“新鲜血液”加入,还融入了多种元素,奏响了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曲,营造出活力涌动、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。

[责任编辑:陆云]

尊龙ag旗舰厅官网官方入口的友情链接

网站地图